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正确把握“四对关系”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2期 作者: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4-06-20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4-06-20 145831.png

  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供图

  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实践要求,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四对关系”,把铸牢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全会对新征程上进一步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有形有感有效加快示范区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知行合一的行动指南。

  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民族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有其特定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强调尊重差异是为了包容多样,但不能强化或固化差异,不能用差异性消减或取代共同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强调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就是既要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又要着力增进共性、促进一体。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既是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时代要求。宁夏要通过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使全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宁夏作为、作出宁夏贡献。

  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牵涉到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各民族增强“五个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的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对于后者,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宁夏各族人民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缩影和实践典范。

  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中华文化居于各民族文化之上,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国家文化,引领和规范着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正确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对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发展中华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繁荣和发展各民族文化,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推进。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宁夏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就是要引导全区各族群众看到民族团结的走向和未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凝聚人心的基础,只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会有牢固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使各族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六新六特六优+N”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促进各族群众互学互鉴,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实践中,要将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执笔人:纳建平)

  责任编辑:李妍


>>><<<
【作者】: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共产党人》第12期